中国足球名宿郝海东
3月13日凌晨欧冠八分之一决赛的次回合,C罗领衔的尤文图斯在主场3-0拿下了西蒙尼执教的马德里竞技,总比分3-2逆转西甲豪门。
在这场比赛中,时年34岁的C罗独中三元(包括一粒点球),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将“老妇人”扛进了下一轮的淘汰赛。
可以这样讲,“不服老”的C罗以无可争议的表现向世人证明了,他为什么能在而立之后仍被ESPN评为2019全球百大运动员的首席。
如果事情止步于球迷网友对葡萄牙球星的击节赞叹,那么这件事无疑可算作一桩励志典型。
但很可惜,众多国内网友立刻攻陷了前国脚郝海东的微博,纷纷质问他“C罗还能火几年”的无聊问题,起因不过是前者曾在综艺节目上发表过对C罗职业轨迹的看法。
“C罗吃饱,海东跌倒”;“C罗真香,海东躺枪”。
类似的情形,数次发生。
[“罗火问东哥”的缘起]
首先来回顾一下,有着“中国第一前锋”之称的退役足球运动员郝海东到底是怎么跟国内的C罗球迷结下了这道解不开的梁子。
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
,前国脚郝海东、球评人李承鹏(大眼)等人做客一档由足球解说员黄健翔主持的聊球节目。在录制过程中,黄健翔先问郝海东在本届世界杯上最看好哪位球星的表现。郝海东犹豫了一下,坦言梅西的能力是最强的。
大家可以去网上自行搜索原始视频
有人可能想当然地认为,哦,破案了,原来郝大炮是“梅吹”啊,难怪狂怼我家罗!
我想说的是,很多事情不能非黑即白地判断,一个人更认可梅西的竞技水平,不代表他就对C罗有成见;一个人批评了C罗的踢球方式,也不代表他对C罗其人有看法。
熟悉郝海东言论的人都清楚,他曾经不止一次公开强调,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
一个认为“比赛关键在于整体”的人,会主动去拔高或踩低某个球星吗,我认为不会。
但既然主持人已经把“C罗与梅西谁更强”的问题预设给了嘉宾,郝海东也就不得不做这个二选一的选项,他投了自己更喜欢的梅西,原因是他更欣赏阿根廷球王的团队意识。
南非世界杯上的C罗不处在职业生涯最佳阶段
在对梅西职业前景的判断上,郝海东是乐观的,到了C罗这里,他的看法则是悲观的。在郝海东看来,C罗身体素质严重下降的时候,也就是这位葡萄牙巨星失去竞争力的时候。
当时的(请注意这三个字)
郝海东发言的主要依据,是他对C罗踢球方式的观察——踢球风格独狼,严重依赖身体,个人秀比较多。这样的C罗在郝海东看来,并不比鲁尼、克洛泽们高出多少。
当郝海东坦言“C罗最多再火三年”的时候,在场的黄健翔与李承鹏其实也是不同意的,但我们应当注意的是,人家不同意的反应——不是恶意嘲讽,而是据理力争。
比如两人都强调,至少在葡萄牙7-0朝鲜的比赛中,C罗无私地为队友送上两记助攻。而郝海东那句“他不是无私,他是想进进不了”,仍在强调C罗助攻属于被动助攻,而不是主动助攻。
C罗以一己之力帮助尤文淘汰马竞
就类似AB去踢球,A是能不给B传就不给B传,但无奈A这边被人围死,B那边完全无人看守。于是,A给B传了,B进球了,A客观上是给B送了助攻,但主观上没想着跟B做配合。
黄李二人虽未能在C罗一事上将郝海东说服,不过从求同存异的角度看,他们也完全不用将郝海东说服。
毕竟不同的人对足球问题的理解,本就没必要达成统一意见之后才能结束。
可就在郝海东预言C罗的职业轨迹之后,C罗不管是在国家队层面还是俱乐部层面,一路披荆斩棘,留下了不世功勋。
C罗的成绩,得益于他踢球方式的改变以及对足球的理解更趋成熟,我相信郝海东也能理解,C罗能踢到今天不是偶然,而是种瓜得瓜、水到渠成。
但无奈部分球迷不理解,他们觉得这叫“现世打脸”,必须找郝海东讨个说法,那副气势汹汹的架势,恨不得只有郝海东登报向C罗郑重道歉,这件事才算完。
一堆球迷逼问郝海东
球迷攻击郝海东日久,当事者终于做出了这样的回应:
“作为球迷,你们应该想想怎么保障自己的利益,带孩子踢踢球。你问我郝海东C罗能火多少年,三年,三十年跟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我只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我认知的对足球的一些看法。”
[郝大炮怎么就成了喷子?]
作为甲A职业化以来国内足坛的“妖刀”,前八一队、大连队及国家队的几朝元老,以及公开场合向足球管理的当权者施加舆论压力的“郝大炮”,郝海东本是具备同代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江湖地位的。
就因为在综艺节目里点评了一个外国球星的职业发展方向,这位为国足进过球、流过血的足球名宿几乎被那些年轻的国内球迷的吐沫星子淹死,彻底沦为一个“胡搅蛮缠,信口开河,拒不承认错误,拒不改变立场,见棺材不落泪,到黄河不死心,一条道走到黑,得持久战真传”的究极大喷子。
郝海东微博常见用语
一众球迷可以轻车熟路地列举在“郝海东发表不恰当言论”的N年之后,C罗是怎样以万夫莫敌之勇刷新了一系列新纪录,以此宣泄对发言者的不满。
不仅如此,他们还模仿郝海东转发微博时经常引用的几句话来恶搞郝海东。
如在郝海东推荐的游戏底下评论“这游戏最多火三年”“让喷子们看看我代言的游戏”(原句是“让喷子们看看我们当年踢的足球”)以及“在雪崩面前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可以讲是极尽嘲讽之能事。
有些人尽可以这么做,而我,只是感到齿冷——如果我们真的选择这么对待中国足球曾经的英雄。
肯定有人会说:怎么,做过贡献就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么,郝海东只是踢球的时候还可以,但他退役之后就剩一张嘴了,整天正事不干,就会开喷。
97十强赛上的郝海东
以上观点虽然夸张,但却是相当有代表性的。如此认为的人,压根不会觉得自己的认识有问题。
并没有从根本上否认C罗的能力。
郝海东不怎么搭理C罗球迷的讨教,他强调自己当初只是从专业角度点评C罗的状态和态度,
而那些揪着他不放的网友都太闲了,真是没要紧事可干的人,才会整天盘算着一句话不放。
“比如我和火箭专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烧煤,煤还得精选煤,水洗煤不行。如果那科学家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郭德纲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段子,我认为可以解释为什么郝海东觉得跟那些抨击他的人“说不着”——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说,退役的国脚就批不得,关键是大家要实事求是,不能在发言之初就刻意歪曲和忽视一些基本事实。
球迷对郝海东的批评言论
比如球迷强调最多的一点,郝海东退役之后只剩一张嘴了,情况真的是如此吗?
且不说人家21岁的儿子郝润泽现在还在西班牙踢球,郝海东推广“城市联赛”都已经推广多少年了,这些实打实的贡献,大家完全看不到吗?是郝海东的作为都太默默无闻了吗?
在上篇专栏里,我曾引用过英国哲学家罗素关于智识与道德的观点,这次再从他老人家这里取一点经。
有次记者同罗素讲:您既反对狂热主义,又反对核武器,所以您鼓励人们在反核问题上采取激烈行动,那不也是一种狂热主义吗?
郝海东送自己亲儿子成为职业球员,算不算做贡献?
罗素先生是这样回应的——“不,那不是狂热主义,我支持他们是因为媒体总是忽略我们默默无闻的努力,为了引起媒体的注意,只好去做点貌似偏激的事情。”
我想说的是,如果有人一面忽略郝海东默默无闻的付出,一面又斥责他根本没有付出,那么我们不妨想一想,到底谁才是喷子?
至于说郝海东没有像他的队友和后辈一样去足协挂个职,这里可以往深了说,也可以往浅了说。
往深了说就是,郝海东压根对“改革”的命题不再相信了,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放弃,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洞见;往浅了说就是,郝海东觉得“足球人”进去是于事无补,心里添堵,干脆就人各有志,不与为伍。
郝海东推广城市联赛,算不算做贡献?
怎么理解这层意思?
王平认得清形势,但他只是没有决策权的副将,马谡才是主官。
大家看《三国演义》的“失街亭”,诸葛亮不让在山上扎寨,马谡不听,王平只能带一小撮人去了山下。最后侥幸生还的,也就是王平带出来的这拨人。
决策机制不变,“专业人士”进去的再多,也不过都是王平的路径。
[批评从不等于嘴炮]
当时
说到底,这件事不过是的郝海东对的C罗的一个看法,请注意我在这里用了两个“当时”,意思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事情与人不是一成不变的。
时过境迁,现在的郝海东或许不会再持当初的判断,因为C罗本身在起变化,他对C罗的看法也会随之变化。
现在的C罗已经今非昔比
这就是为什么我并不认为郝海东有“承认错误”的必要,因为当时他指代的对象是符合当时的现实逻辑的,我们不能拿着9年后更全面、更团体、更实用的C罗去倒逼郝海东9年前的答案。
退一步讲,即便郝海东仍然认为今天的C罗不入他的法眼,那么可不可以。或者主体变更一下,不是郝海东也不是退役球员,是个普通球迷,他能不能批评C罗,是否享有不喜欢C罗的权利?
我认为,只要他的意见没有上升到人身攻击的程度,只要他能给出自己的理由,我们就应当给他这样的权利,如此,才是一个了良好的球迷交流的氛围。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喜欢某个球星,就任意阻塞、抹杀他人说话的权利,这是典型的因小失大。因为这种个人崇拜的后果,就是所有人丧失对万事万物的批评权——毕竟你要批评的对象,总是有人会喜欢的,哪怕在你看来ta并不值得喜欢。
退役后郝海东的身材,可见其自律
另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在于,郝海东比不过C罗,他有什么资格批评C罗呢?
这句话看似有道理,实际上是一种“唯成绩论”的狭隘思维。
郝海东评价C罗,更多的是从一个专业运动员的角度出发,这个论证的前提并不必然意味着论证者要在职业能力上优于对方。作为足球运动员的郝海东,在世俗成就上远逊于C罗,不代表当他作为嘉宾的时候,没有点评C罗运动表现的资格。
为什么,因为竞技体育不同于文学,前者是有更清晰、更明确的客观标准的,你懂那些客观标准,你就可以参与讨论。
难道评论C罗就一定要踢球超过C罗吗
如果评价或指导一名球员的前提是踢球水平和履历超过被评价者,那么是否那些职业教练在考证之前也需要把自己的球员生涯充实一下,充实到足以碾压日后的弟子们的境界?
那些嚷嚷着郝海东只会放嘴炮的球迷,与其说他们对郝海东缺乏尊敬,不如说是他们对专业、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还没有到位,他们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该关心的,也不知道什么样的话对行业、对社会是真正的大实话,哪怕它不好听。
郝海东那句“C罗能火多少年跟你半毛钱关系没有”就说得“话糙理不糙”,不管C罗能火几年,这位球星的绿茵成就都与中国球迷每天在遭遇的现实无关,也解决不了大家在生活中的具体困境。
有人可能爱抬这个杠,比方说会讲:那怎么了,我就觉得看球比我生活更重要,足球高于生死!
郝大炮真的敢言
OK,当有人用他位置上的一点权力,破坏了“高于生死”的这项神圣事业的时候,您真的为捍卫足球运动的纯洁性做出过哪些努力呢?您真的敢于正面硬杠真的有实权的当权派吗?或者您选择了把一篇辨明事理的文章陈到决策者的案头,委婉又中肯地提一些切实建议?
在那样的时候,您往往就偃旗息鼓了,就默不作声了,为什么,因为您识时务,懂进退。
但郝海东不懂这个“进退”,所以他向中国足球的黑暗处发出阵阵怒吼与咆哮,您扛不住的他敢杠,您不敢怼的他敢怼,您惹不起的他敢惹,这就是“郝大炮”这个外号的真正由来。
不是他乱开炮,而是他开的炮真的掷地有声,真的引起过地震。
就像房地产领域素来“敢言”的任志强,他也有个外号叫“任大炮”,可您真的以为那是贬义词的话,不妨听听他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分析,以及对于中国社会的认识,又是哪点不专业?哪点想当然?哪点不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针砭时弊?
郝海东与因扎吉
所以,别老简单地拿“郝海东这个看不惯,那个看不惯”来给郝海东定性,您倒是看看他看不惯的人和现象到底是对了还是错了。
《水浒传》里鲁智深拳打脚踢的人也有不少,又可曾有过一个被冤枉的好人?咱们难道能仅凭他出拳的动作,就判断他有严重的暴力倾向吗?
很多人一直没有搞清楚的一点在于:并不是一个人身体力行、捐钱捐物、忙前忙后了才是做事情,恰当、合理、诚恳的发言本身就是一种作为,这种作为看似是无形的,却未必不如前者更有价值。
远的不说,咱们的两会代表们如果能多提一些靠谱的、为人民谋福利的提案,使得社会现状便得更进步、更阳光,谁能否认这个“说话”的过程不是作为与贡献呢?
本文出自: https://www.3963.com/tyzx/txzq/gz/7960.html版权声明:
1、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并由365体育作者上传并发布,365体育不拥有所有权。
3、365体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365体育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4、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