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兴称因国字号征兆不按常理不按套路出牌让俱乐部疲于应付
稿件来源:德兴社
中超联赛已经战罢五轮,随着上海上港、广州恒大的相继落败,北京中赫国安以五战全胜的成绩开始独自领跑,这或许是京城球迷最为高兴的事情,而国安队新赛季之前的引援力度,也确实是“奔着冠军去的”。不过,随着中超联赛的争夺日趋激烈,中国足协所拟定的“U23政策”也越来越成为了“儿戏”,但根源不在于各家俱乐部、各队的主教练,而在于中国足协自身制定的这种政策存在着太多的“漏洞”。尽管“U23政策”从出台至今,有识之士一再指出规定自身需要完善、且给出了众多建议以完善规则,诸如规定一名球员的最少出场时间等,但作为政策与规定的拟定者们却一再拒绝这些合理的建议,于是也就不能责怪各队的主教练们“戏弄”这样的政策与规定了。
“儿戏”U23政策已是家常便饭
这个赛季以来,尽管不少球员在使用U23球员们很坚决,而且也算是培养和锻炼了不少U23球员,但越来越多的球队迫于成绩的压力,开始“游戏”这样的U23规定。譬如,在上周末第五轮角逐中,已经连续四场不胜的大连一方队做客山东鲁能,为了满足每场比赛必须要有三名U23球员出场的要求,一方队将U23球员杨芳志在比赛第90分钟替补登场之后仅仅2分钟,就用另一名U23球员何宇鹏将其换下。这与第三轮比赛中,重庆力帆队在主场与深圳佳兆业队的比赛中,最后时刻将U23球员尹聪耀替补上场之后,仅仅3分钟,马上又被另一名U23球员迪力穆拉提换下。不管如何应对,大连一方队和重庆队都取得了胜利,3分到手远比锻炼U23球员更为重要。这就是职业联赛的残酷现实!
当然,这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小插曲。更多的时候,中超各队现在为了避免更多的争议,采取了安排一名或两名U23球员首发,然后在比赛进行到20多分钟、30分钟时,马上采取换人的战术。这样的情况较之前两个赛季中出场不到10分钟马上便换下U23球员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整体上,今年中超联赛中,上半时就出现换人的情况明显较前几个赛季要有增加,而且换下的基本全部都是U23球员。
整体而言,似乎各队在U23政策的执行方面还是要较前几个赛季更好一些。譬如,像刚刚过去的第五轮比赛中,U23球员先后有47人次出场,累计出场时间为1948分钟,较上一轮亦即第四轮的40人次、累计1649分钟有明显好转。而且,也还出现了像陶强龙这样01年龄段球员进球的好情况。可即便如此,U23政策的整个执行情况依然不理想,这其中也有着复杂的原因。
规定不时在变让俱乐部疲于应付
从去年联赛后半段起,将各队中当打的U23球员直接抽调走,这一下让中超各队受到了太多的影响,尤其像以大连一方为代表的保级球队,在队内当打的U23球员被抽调之后,差一点保级未果。
从培养年轻球员的角度来说,未必各家俱乐部就不愿意用U23球员,可现实情况恐怕还是在于管理层的反复与变化无常。就像上个赛季中,中国足协在某些方面的强行要求下,莫名其妙地成立了一个“U25集训队”,断然不顾俱乐部的切身利益。而对于这种情况下,有关方面即便是到新赛季之前“U25集训队”解散,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类似的情况是:各队都有一些可以一用的“U23球员”,俱乐部和球队主教练也希望能够重点培养一些年轻球员,毕竟有利于本俱乐部、本球队的长远发展与建设。可是,中国足协又要组织长期集训,就像今年中超联赛前两轮比赛中,所有国奥球员不参加国内联赛,而是跟着国奥队长期集训。尽管中国足协对这些被抽调的俱乐部予以了相应的“补偿”政策,即可以在联赛中少出场U23球员,但这却又引发了另一个“不公平”问题。这里就不再展开叙述了。
从球队而言,主教练选择用人需要考虑战术,也需要考虑长远,而且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用和不用的问题。但是,我们的管理者自以为“聪明”,在抽调了国奥球员之后,以少用一名或多名U23球员作为补偿,满以为就解决了问题,可实际对球队所造成的损失远不是多用一人、少用一人的问题。而且,它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们培养出一个人,你们就给我抽走一个,而且还没有一个“说法”,既如此,那我培养人的意义何在?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今年中超联赛U23球员前五轮出场方面,96年龄段的球员明显增多。作为双数年龄段球员,96年龄段在全国范围内的数量就不多,优秀球员就更少。但是,在今年出场时间排名前30名的球员中,96年龄段球员多达8人,这本身是一个有些反常的情况。但之所以各队愿意用这一年龄段球员,很大程度上恐怕还是在于:作为97年龄段国奥队球员,保不齐什么时候就可能被国奥队抽调走、去参加长期集训了。95年龄段球员也一样,说不定什么时候国家队就抽走了。而这些96年龄段球员肯定无需去国奥队,而且也不在国家队计划之列,所以可以至少整年的联赛不受影响。
让各队在U23球员使用方面有所顾忌的,恐怕还是国家队、国奥队等这些国字号队伍的人员抽调“不按常理”、“不按常规”的“出牌”,各俱乐部球队只能从自身角度出发,选择更为稳妥的办法来解决。
换而言之,更进一步,现在中国的各方“利益”与“诉求”依然没有形成一致,所以出现各种令常人无法理解的情况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打联赛的球员没机会进入国奥队
从中国足协出台“U23政策”的本意来说,肯定是希望多给年轻球员以机会,这个出发点和目的是无需质疑的。但现在的现实情况却是:能够在联赛中有稳定出场机会、而且也表现出潜质的球员,很少能够有机会进入到国奥队之中。相反,那些打不上联赛、能力和水平也很一般的球员,却能够堂而皇之地进入到国奥队之中。这就是一个很值得注意和令人深思的问题了。
这几名球员并不是因为在本赛季没有入选了国奥队、参加长期集训而得以征战中超联赛的。上赛季,他们在国内联赛中也基本能够保证主力球员。
譬如说,就以前五轮中超联赛中出场的U23球员为例。排名前三位的球员像杨帅、丛震、刘博洋等三名球员都是国奥适龄球员,在孙继海执教U21选拔队时,这几名球员都是能够不断入选的“常客”。可是,到了希丁克时代,这些球员根本就没有机会了。
上赛季上半年,谢维军因为报名资格问题,无缘在联赛中出场,而下半年就一直不断出现在联赛中。孙继海时代,他也是U21选拔队中的常客,但希丁克到来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入选了。
再譬如,像天津泰达队的谢维军本赛季一直就是主力首发,而且也取得了进球。
相反,入选了今年初国奥队并参加了长期集训的球员,本身由于缺席了前两轮联赛,在奥运会预选赛结束之后才回到各自的俱乐部球队中。一方面,由于他们缺席各自球队的准备期,而且各队在应对U23球员方面也都采取了相应的其他办法;另一方面,毕竟这些球员本身水平相对不算很稳定,所以出场时间并不多。除了张玉宁因为参加了两轮联赛以及亚冠联赛之后才赶到国奥队,因而出场时间排名首位之外,只有杨立瑜、吴伟、朱辰杰等少数几名球员开始逐步锁定了主力位置,可以有更多的比赛可打,更多的球员,其实在第五轮比赛中才开始慢慢出场。
类似的情况还可以列举出很多。那么,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希丁克所执教的国奥队征战了那么多球员,是否已经把国内最好的适龄球员全部都召集到一起了吗?记得在今年3月份奥运会预选赛期间,希丁克每一次发布会上始终会强调一点,即他并不担心预选赛本身,而是担心未来,即手下的这些国奥队员能够参加更多的联赛。而且,希丁克一再强调:“中国的年轻球员如今最缺乏的就是比赛,而且是那种高质量的比赛。我知道,中国足协还有中国的俱乐部一直在想办法,如何让这些年轻球员多打比赛、让更多的去年球员进入到一线队中。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足球不应该害怕,即便是像英超联赛也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所以我们不应该担心。”
据说,在中国足协决定派遣国奥队出战6月份的土伦杯赛之后,希丁克对这样的决定持有不同意见,理由就是:现在的中国国奥队员在中超联赛中的比赛机会就不多,然后突然去征战像土伦杯赛这样高水平的比赛,这对球员的信心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到时候很有可能无法跟上比赛节奏而导致惨败。所以,希丁克迄今为止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但是,希丁克言之有理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中超联赛从3月底重新开战之后,中国国奥队教练组并未像外界所设想的那样,奔赴各个赛区看比赛、选人,争取把全中国最好的球员、打得上比赛的球员都召集起来。迄今为止,希丁克依然还在荷兰休假,而他的荷兰助理教练也同样不在国内。于是,这又带来另一个问题:到时候国奥队展开集训时,选择球员的依据是什么?选拔球员的标准是什么?恐怕这又将会留下一系列的争议。
本文出自: https://www.3963.com/tyzx/txzq/gz/9342.html版权声明:
1、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并由365体育作者上传并发布,365体育不拥有所有权。
3、365体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365体育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4、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