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吴承恩故居挂满六小龄童照片,引发热议。
今天下午,吴承恩故居纪念馆官方网站对此事发文澄清,稍后,六小龄童将其转载至微博作为回应。
吴承恩纪念馆官方网站在声明中表示,2004年,淮安楚州区政府与六小龄童家族合作,在吴承恩故居东侧兴建了独立的“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六小龄童家族将四代人收藏的数百件猴戏道具及《西游记》相关文物艺术品无偿捐赠给艺术馆展出。同时还强调,六小龄童本人及其家族从未参与展陈设计,也从未领取任何报酬。
此外,声明还澄清了“挂满照片”一事,称:“吴承恩故居纪念馆故居本体没有六小龄童照片,有其照片主要在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内。”表示网传说法与事实不相符。
六小龄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除了负责捐赠个人拥有的东西外,不参与纪念馆其余的工作。“所有的照片悬挂行为,我都没有参与。我虽然是纪念馆荣誉馆长,但不参与馆内任何实质性工作。包括纪念馆门票在内的所有收入也与我无关。”
事件回顾
近日,有网友爆料,江苏淮安的吴承恩故居门口设置了许多六小龄童的画像和雕像,内部也有大量六小龄童、猴王世家等展品,而吴承恩事迹及史料的陈列却相当少。
游客忍不住吐槽,都不能说是吴承恩故居,感觉是“六小龄童故居”了。
在吴承恩故居门口,赫然挂着一张86版《西游记》“孙悟空”一角的扮演者,六小龄童的大幅宣传照。
就连故居内,还有许多六小龄童版的“孙悟空”雕像,和86版《西游记》的道具和戏服展示。
但这座故居的正主——吴承恩的事迹及史料的陈列,却是相当少。
就连吴承恩的形象展示,使用的也是六小龄童扮演的照片。
工作人员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年代久远,很多与吴承恩本人有关的文物或者事迹都难以追溯和查询,所以故居大多以《西游记》为主题。
而六小龄童是吴承恩故居的名誉馆长,又演绎出了观众心目中最印象深刻的“猴王”形象,如此设置无可厚非。
“吴承恩给了孙悟空生命,六小龄童给了孙悟空灵魂。”
这件事在网友中引发热议后,另一件往事也被扯了出来。
根据淮安市淮安区广播电视台的报道,2017年是吴承恩逝世435周年,淮安区以此为契机,在吴承恩故居门前建设集文化、旅游、购物、休闲于一体的旅游集散型文化广场。
报道称,在征得六小龄童先生同意的情况下,这个广场被命名为了“六小龄童广场”。在广场中央,还树立着一座86版《西游记》的“孙悟空”塑像。
纪念吴承恩,却造了六小龄童广场和雕像,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据网友介绍称,在六小龄童广场中,还有一个专门介绍六小龄童家族的院子——“美猴王世家艺术馆”。
根据游客在旅游网站的点评以及吴承恩故居纪念馆官网的介绍,整个景区内还包括六小龄童工作室。
有网友认为,这是景区在借用六小龄童老师的名气,宣扬西游精神,传承西游文化,可以理解,不用过多解读。
但更多的网友则批评六小龄童继续“炒冷饭”,借《西游记》炒作自己,还质疑当地旅游部门为吸引游客刻意搞出这些“噱头”。
明明是吴承恩的故居,却设置得像是六小龄童的个人宣传展览,引来了许多骂声。
从1986播出至今的32年间,《西游记》播放量高达3000多次,成为播放量最高的电视剧。
在该剧大火的同时,也让六小龄童凭借“孙悟空”大红大紫,但此后便很少再接拍角色,一心一意地宣传西游文化。
但其一直以“孙悟空”一角,不断宣传自己的行为,一度被网友怒评“西霸”(《西游记》的霸)。
在中新网的一次采访中,六小龄童否认了这一说法,表示自己并非一些人所说的“西霸”,他只是希望大家对于《西游记》这样的世界级名著存敬畏之心,它所传达的是正能量、真善美,而非收视率和票房。
“猴戏不姓章(章为六小龄童本姓),我只是一个演孙悟空的普通演员,我怎么会是孙悟空的代言人呢?”
长安观察:
名人故居应祛除浮躁
名人故居本应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名人生平的处所。吴承恩以《西游记》名垂青史,但仅以一部《西游记》去概括吴承恩是不够的。吴承恩一生著述颇丰,除了这部名著,还有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于世。而且,吴承恩身上还有着太多的谜团。譬如,他的创作灵感源于何处,《西游记》作者真的是他吗?这些生平的展示和谜团的解答,故居或许就是最好的平台。
但从管理方的回应来看,显然是认为研究史料太慢、征集文物太难,于是选择避重就轻。把吴承恩局限于一部《西游记》,又把《西游记》仅限定在86版电视剧,甚至只愿把其中一位主演拿出来展示,这着实有些狭隘、有些偷懒了。
这场关于吴承恩故居的争议,也给各地的名人故居建设提了个醒。近年来,许多地方出于经济利益或是文化需要,掀起一股建设名人故居热。资金有了,复古建筑立起来了,但内容上,要么去网络上扒扒名人生平八卦,要么制造些假模假式的文物,文化内涵几近于无,游客看完索然无味。
名人故居是一座富矿,这并不是指经济效益,而是指历史文化,而管理方在其中扮演的不应光是“建房”“看门”“售票”的角色。期盼更多部门行动起来,为名人故居祛除浮躁,让游客体验真正的历史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