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8)》在北京发布,该报告由该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县域经济课题组组长吕风勇作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华夏时报》共同发布。
据悉,《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2018年)》是国内最权威的县域发展报告之一。2018年县域工业竞争力的评价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更加注重对运行稳定、质量引领、结构优化、绿色提升、智能转型、创新驱动和动能聚集的综合考量。报告显示,2018年,工业百强县(市)以全国5.3%的县(市)数量、6.7%的人口,贡献了11.0%的GDP和16.3%的工业增加值。
报告指出,2018年全国县域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十强为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义乌市、长沙县、慈溪市、宜兴市和龙口市。前10强中,有8个是长三角地区的县(市),江苏省占据前5名及第9名,浙江省占据第6名和第8名,湖南和山东各有1个。
昆山继续蝉联这一榜单的榜首,但是在分项指标当中,经济规模竞争力已经被江阴超过,位居第二,地区生产总值(GDP)仍然在所有县(市)中排名第一。
以连霸榜的百强县之手昆山为例,2017年,昆山GDP总值为3500亿元,一个县级市有3500亿GDP是什么概念呢?同期,山西省省会太原的是3380多亿,贵州省会贵阳的是3500多亿。
2017年, 昆山人均GDP约21.12万元,同年上海约12.46万元,而最能体现真实财富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昆山约5.9万元,上海约5.8万元。
排名第二的江阴,有47家上市公司,9家全国500强企业,16家中国制造500强。该县最大的纳税大户是一家许多人都听闻过的企业:海澜之家。2017年,海澜之家利税80亿,在江阴总部雇佣的员工就超过2万名。
毫不客气地说,一个县级市的昆山,在经济体量上,可以匹敌一个省会城市。一个县级市的江阴,在企业品牌影响力上,也可以媲美一个省会城市。
排名第三的张家港,孕育出了沙钢这样顶级的世界500强。排名第四的常熟,除了波司登为代表的纺织企业和其中汽车产业外,这已经是一个有三环高架概念的县级市了。这些县级市蕴含所的能量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省域分布
投资潜力方面,2018年县域投资潜力指数十强分别为金堂县、嘉善县、界首市、固安县、德清县、新津县、灵武市、闽侯县、平湖市和慈溪市。这些县(市)主要集中在浙江和四川,合计占6席,安徽、河北、福建和宁夏各占1席,大多数距离核心大城市不足100公里。去年的第一名固安县,今年已经滑落到第四名。
不过,近年来国内有多个机构进行百强县评选,仅据笔者不完全搜索就包括: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等单位发布的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以及由赛迪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直属于国家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编写的《2017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白皮书》。仅中国社科院就有两个下辖机构参与不同的百强县评选。
总之,县域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经济单元,县域经济体承担着县(市)全域的经济发展任务,也赋有全域的社会民生改善的责任,只有县域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国家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兴隆发达、民众安居乐业的治理目标。
从这些百强县上,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县域经济的版图之内,还有一股同样强大县域经济能级,支撑着中国经济版图的辉煌。最后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入本次榜单。
附:2018年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100强排名图: